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基本信息>>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正文
陕西科技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23-10-27 16:28     (点击:)

第一部分 “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国家“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等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十四五”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等为学校带来了良好发展契机。

(二)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发布,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的增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的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启动,为我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陕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推进,陕西省“1155”工程的实施,深化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为我校这样的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从“奠基”迈向“复兴”的重要战略交汇期,核心要求是适应国家新发展格局,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从内部发展看,“奠基”任务仍然没有完成,补“外延发展”欠账伴生的结构不合理问题愈发凸显。学科布局、培养体系、科研面向、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原有结构与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不匹配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学校处于“外延和内涵并行,以内涵建设为重”的新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和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要求,坚持“创新、开放、共享,学科、结构、质量”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办学条件建设、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保障,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牵引,坚持外延与内涵并行,以内涵建设为重,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到2022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核心指标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到2025年,学科生态进一步优化,实现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国内一流学科和省内一流学科若干,统筹推进“10235”学科建设布局,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特色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30-140名。

——办学类型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扩大研究生教育,发展留学生教育,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本科生和创新型、探究型研究生。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为主,以“新轻工”为特色,构建工学、理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农学、交叉学科等多门类学科协调发展的优良学科生态体系。

——服务面向定位:依托“新轻工”,聚焦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立足关中协同创新,辐射陕南循环经济发展和陕北绿色转型,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不断提升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度、契合度、融合度,为推动陕西及国家新轻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部分 “十四五”的主要工作

一、以创新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型高校建设

发展目标

对标一流建设,切实聚焦“四个面向”,按照“强基础、固特色、开新篇、创一流”的思路构建学科发展“四新”(基础学科新学院,特色学科新方向,信息智能新产业,区域、产业新根据地)格局。围绕国防科技、量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超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前沿领域,以学科交叉融合新增为主线,以建设基础学科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为牵引,调整学科结构,加快学科转型,增强学科建设与国家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努力建设创新型高校,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迈入新阶段。

主要措施

1.强基础——成立基础学科新学院。

2.固特色——拓展特色学科发展新方向。

3.开新篇——构建新产业根据地。

4.创一流——学科实力上新水平。

5.提升科学研究新高度。

6.激发人才队伍新活力。

7.构筑人才引领新高地。

二、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加快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发展目标

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的。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优势特色,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以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到2025年,本科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左右,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规模达到500人以上,硕士研究生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优化至1:3;当量比1:2左右。

主要措施

1.发挥课堂主渠道,共筑“大思政”育人格局。

2.提高招生就业质量,优化人才培养输出结构。

3.依托“四新”项目,打造334专业结构。

4.聚焦学科核心优势,打造特色精品课程。

5.深化改革优化评价,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探索方法创新,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7.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三、坚定实施开放战略,积极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

(一)发展目标

以陕西省构筑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契机,激发对外交流的主动意识,补齐开放不足的突出短板,聚焦制约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和政策支持,寻求合作发展契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更加主动的国际交流局面,积极引进全球优势教育资源,搭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全面增强学校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二)主要措施

1.扎实推动“125开放促进计划”。

2.着力增强科研服务地方能力。

3.着力增强科研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4.深入实施“国际化+”建设。

5.稳步推进校友工作蓬勃发展。

四、推动校园和公共服务建设,努力为师生创造高品质生活

主要目标

顺应广大师生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校园和公共服务建设,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师生学习生活的获得感,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

(二)主要措施

1.加快推进并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2.不断优化多校区功能定位。

3.加强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

4.提升校园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五、持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发展目标

以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健全制度完备、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完善、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为主线,补齐短板弱项、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运行机制。

2.构建大数据信息化治理平台。

六、构建以“三创两迁”精神为内核的大学文化体系,建设更高水平文明校园

发展目标

构建并夯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和“三创两迁”大学精神,初步形成文化基础更加坚实、文化载体更加丰富、文化品牌更加突出、文化体系更加健全、文化育人效果更加明显、文化引领更加有力的大学文化,为学校事业发展不断汇聚改革创新新动能。

主要措施

1.丰富和完善大学文化体系。

2.开创校园文化建设新局面。

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

发展目标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突出思想引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持续构建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要措施

1.构筑特色思政工作体系。

2.大力推进思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3.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八、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复兴计划”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发展目标

从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上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并将其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切实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不断增强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主要措施

1.提升党建领航赋能发展水平。

2.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3.完善工作落实反馈机制。

关闭窗口